在经过了漫长的争论之后,法国指挥部还是确定了他们的下一步计划。
戴高乐的北方集团军将在接下来一分为二,其中五万人北上攻克鲁尔区,另外五万人则是南下配合南线的部队打一个歼灭战。
这么选择的目的很简单,因为向东进攻柏林的方案遭到了军方的强烈反对。
他们表示不可能执行这样的命令,直接让步兵攻击五百公里外的方向无异于让士兵去送死。
哪怕往东进攻真的能迫使前线的一部分德军后撤,也达不到歼灭他们的目的,反而会陷入新一轮的拉锯战。
德国的战略纵深足以让他们在法军到达柏林前拉出一支预备队来。
而且单凭北方的一支孤军进攻很容易遭到对方的夹击,德军只要抽出一部分预备队就能做到这点,毕竟德国东部还有五万国防军的兵力。
所以法军事实上只剩下两个选项,要么北上攻击鲁尔区,拿下这个德国的工业心脏。
要么南下吃掉德军部队,在歼灭了德军主力之后再图谋其他方向上的进攻。
这就有点类似于1941年德国在攻克斯摩棱斯克后面临的选择,究竟是直接攻克莫斯科好还是先攻击基辅好,攻克战略要地和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总得选一个。
没有办法,毕竟你的兵力不足以支持两个方向上同时进攻,自然要有所取舍。
当然了,鲁尔区实际上更像哈尔科夫而不是莫斯科,这里只是做一个类比。
军方更倾向于南下,这个方案更加稳妥。
只要吃掉了国防军在南方的十五万部队,哪怕只吃掉了一半的数量,那么对于后续的推进帮助也是很大。
虽然情报显示德国可以拉起更多的部队,但是装备的损失是实打实的。
法国人不知道德国背地里的军火生产是怎么样的。
在他们的视野里,德国的军火公司跟法国比起来就像萤火跟皓月的区别,想要迅速补充起来是没有那么容易的。
但是政客们更希望先占领鲁尔区再南下,因为这是之前迈尔斯许诺给他们的东西,先吃下来才更安心。
这是比较稳妥的选择,如果法军最终的推进不顺利,那么拿下鲁尔区至少也能跟国内有个交代。
没办法,现在他们必须要考虑最坏的情况,那就是德国死不投降怎么办?
迈尔斯的失踪让法军失去了在德国的代理人,所以他们必须考虑跟柏林方面的接触。
不过从之前民族工人党元首和德国总统的表态来看,短期内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很低。
双方都对此不肯退让,最终杜美罗总统决定妥协,那就是北方的集团军进行分兵。
五万人北上攻克鲁尔区,五万人南下配合包围巴登一带的德军。
虽然魏刚上将质疑鲁尔区不太可能有很多的德军在防守,因为他们的主力都在南方。
但是杜美罗总统也是有理由的,法国情报局之前向政府秘密提交了一份报告,报告称虽然鲁尔区可能只有少量的国防军部队,但是在最近几个月进驻了大量的民兵部队。
这些民兵部队虽然算不到正式的军队编制里,但是手里都有枪,而且数量众多。
其中以民族工人党的武装部队先锋队为主要力量,在鲁尔区驻扎了至少二十万先锋队队员。